慢病病種很多,糖尿病是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被重點關注的病種,為什么都愿意選擇它。
比如糖尿病??漆t(yī)院、糖尿病管理中心、糖糖圈、糖尿病共同照護、糖尿病個案管理等等。其背后涉及糖尿病這一疾病特性、公共需求、經濟效益、管理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。
今天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分析(本人拙見):
1. 疾病流行病學:患病率高且增長快
- 全球流行:國際糖尿病聯盟(IDF)數據顯示,全球約5.37億糖尿病患者(2021年),預計2030年增至6.43億,中國患者數量居全球第一(約1.4億,這個與中國基數大也有關系)。
- 年輕化趨勢:2型糖尿病發(fā)病年齡比以往提前,現在也見到很多兒童青少年糖尿病患兒(與肥胖相關),所以現在體重管理年也呼吁“小胖墩減肥”。
2. 疾病特性:適合慢病管理干預方案實施
- 可防可控:糖尿病通過生活方式干預(飲食、運動、藥物、心理、科普、監(jiān)測等),可顯著延緩進展,管理效果比較明細且直觀(如血糖、HbA1c指標量化)。
比如控制飲食之后,餐后血糖會立即出現好的趨勢,這也讓糖尿病患者看到數據變化而執(zhí)行。

(食物六大類小卡片)
- 并發(fā)癥明顯:血糖控制不佳,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、腎衰竭、失明等嚴重后果,但早期干預可降低風險(如控制血糖減少截肢率和視網膜病變)。
- 患者需求高:長期監(jiān)測、飲食控制和用藥監(jiān)督,通過一系列慢病管理提高依從性,從而血糖有比較好的數值展現。
3. 政策與支付端推動
- 醫(yī)??刭M需求:糖尿病并發(fā)癥治療費用高昂(如腎透析年費用超10萬元),預防和管理可大幅降低醫(yī)保支出。
- 政策傾斜:
- 中國將糖尿病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(wèi)生服務項目,基層醫(yī)院提供免費隨訪;
- 國外可以看下美國,按價值付費模式鼓勵醫(yī)療機構管理糖尿病以減少住院。
4. 商業(yè)模式相對成熟
- 技術適配性強:
- 監(jiān)測設備普及:血糖儀、動態(tài)血糖監(jiān)測(CGM)技術成熟,數據易獲取。
- 數字化工具:APP、AI算法可遠程分析數據并預警。很多平臺已經可以購買有傳輸功能血糖儀。
- 盈利模式清晰:
- 硬件銷售(血糖儀、試紙);
- 服務收費(健康管理套餐);
5. 患者及家屬支付意愿強
- 自費市場大:患者對新型監(jiān)測設備(如無創(chuàng)血糖儀)、個性化飲食指導等付費意愿高。當時指導慢病患者最多就是糖尿病。
比如子女給父母購買的糖尿病管理服務,年輕群體給自己購買健康服務包,孕期媽媽給自己購買健康飲食指導套餐等。
盡管糖尿病是“首選病種”,但以下慢病管理需求也正在上升:
- 高血壓:與糖尿病共病率高,聯合管理成趨勢,當然也有大家熟悉高血脂,高尿酸等;
- 肥胖/代謝綜合征:作為糖尿病上游病因,預防性市場擴大,所以體重管理年宣傳力度很大;
- 心理健康:糖尿病抑郁共病率高,推動跨學科服務。
總結
高患病率、明確干預路徑、技術適配性強、商業(yè)模式成熟等,讓糖尿病成為大家隨處可見的慢病管理首選病種。
但隨著技術進步(如可穿戴設備監(jiān)測心率變異預測高血壓),其他慢病的管理潛力也正在釋放。
未來趨勢可能是多病共管(如糖尿病+高血壓+血脂異常的綜合代謝管理)。
特別聲明:智慧醫(yī)療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,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,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,內容僅供參考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
凡來源注明智慧醫(yī)療網的內容為智慧醫(yī)療網原創(chuàng),轉載需獲授權。